紫禁城御猫

紫禁城御猫

故宫的猫来源多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由来可追溯到明朝朱棣时期,当时为驱逐宫中鼠患,引入了一批猫,这些猫成为故宫的“常住居民”。明朝皇帝还在宫中专门设立“猫儿房”,选出天下最美、最可爱的猫送进宫中成为御猫,有的宫猫甚至被封了“位份”。到了清朝,养猫之风延续,后宫妃嫔以养猫为乐,清朝还有档案专门记录宠物猫的来历和名字。“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仍居宫中,与小舅子养猫,一些名贵猫是外国领事馆赠送。如今故宫里的猫,一部分是明清宫廷御猫的后代,一部分是后来收养的流浪猫。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工作人员将这些猫留下来,登记造册,它们成为故宫的守护者,也成为故宫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请点击感兴趣的猫的图片了解详情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Image 4

这里将显示图片的详细信息。

Image 5
Image 6
Image 7
Image 8

故宫寻猫地图

故宫的猫分布在故宫的各个角落,以下是一些宫猫经常出现的地点:

    珍宝馆区域     颐和轩:这里生活着包括警长、吉祥、如意、花花等在内的六只猫,下午四点左右是观察它们的好时机,运气好的话能看到四五只。 乐寿堂:乐寿堂右边有很大的假山盆景,地上有很多小洞,是故宫猫平时出入的洞口,工作人员会在每天下午3-4点在这里投喂猫猫。 九龙壁:嘚嘚、娇娇等猫经常在九龙壁附近出没。

    前朝区域     箭亭故宫书院:鳌拜、多多、乖乖、多尔衮等猫经常出现在这里。 武英殿:虽然武英殿暂未开放,但这里也是宫猫的栖息之所,偶尔会有猫出来在附近溜达。 文华殿:宫猫会在文华殿附近活动,游客在这里有一定几率看到它们。

    后宫区域     景仁宫:馒头和景小崽常出现在景仁宫的屋顶和暗渠洞口,门口还树立着一块宫猫出没的牌子。 承乾宫:也是宫猫经常出没的地方之一,不过同样不一定能在每次前往时都看到猫咪。 钟粹宫过道:有一些宫猫会在钟粹宫过道附近活动,如鳌拜也经常在这一带出没。

    其他区域     *慈宁宫花园:吉祥偶尔会蹲守在慈宁宫花园。 冰窖:这里是宫猫比较喜欢的活动场所之一,曾经网红猫白点儿的猫房就立在冰窖附近的红墙一角。 故宫西北侧纪念品商店和休息区:这里有暗渠洞口,小胆儿等猫曾在此出现。

鼠标移动至图片可了解详情
示例图片1

中轴线游览

从午门进入,沿着中轴线前行,经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在箭亭故宫书院,能遇到网红猫 “鳌拜”,还有金宝、大黄等。下午 2 点到 4 点左右,游客少的时候,比较容易见到它们。过了乾清宫、坤宁宫,来到御花园,这里偶尔也会有猫出现,它们可能在花园的角落休息或晒太阳。 其他区域:文华殿值班房附近可能会有猫出现。武英殿门口也可能聚集着一些猫,它们在这里躲清静。还有隆宗门南墙的洞里住着 “胆儿小” 和 “小胆儿”,太阳晒到洞口时它们才会出来。 故宫猫的出现具有一定随机性,即使在容易出现的地点,也不能保证一定能看到。如果想增加遇到猫的几率,可以选择在下午 2 - 4 点去上述地点寻找。

示例图片2

东西线游览

东线游览:参观完中轴线后,从景仁宫开始游览东线。景仁宫可能会遇到景小崽、馒头等猫,下午 3 点左右阳光充足时,遇见它们的概率较大。继续前往延禧宫,再到珍宝馆。珍宝馆的颐和轩是猫的投喂点,下午 3 点以后,吉祥、如意、警长、小花等猫会自发回来吃食,很容易见到。乐寿堂右边有假山盆景,地上的小洞是猫出入的洞口,工作人员也会在下午 3 - 4 点在这里投喂。 西线游览:从乾清门西侧的军机处开始西线游览,接着到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偶尔会有吉祥等猫出没。然后是寿康宫、太极殿、翊坤宫、储秀宫等,在这一区域遇到猫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在一些偏僻的角落或宫墙附近,也可能会发现猫在巡逻或休息。

示例图片3

珍宝馆

珍宝馆的故宫猫有吉祥、如意、警长、小崽儿等。 这些故宫猫通常在珍宝馆附近的区域活动。比如乐寿堂右边有假山盆景,地上有很多小洞,是它们平时出入的洞口。下午 2 点到 4 点是比较容易遇到它们的时间,工作人员会在每天下午 3 点到 4 点左右在这里投喂猫猫。 吉祥是一只红虎斑加白的短毛公猫,贪吃且亲近人。如意是三花短毛母猫,冷傲不主动亲近人,但会和帕帕打架。警长是黑白短毛公猫,活泼爱探索,喜欢爬在颐和轩的大松树上。小崽儿是棕虎斑加白的短毛公猫,亲近人,被称为颐和轩头牌御前一品带刀侍卫。它们平时会在宫殿的角落休息、晒太阳,或是在宫墙附近巡逻,履行 “保安” 职责,守护故宫不受鼠患侵扰,偶尔也会在游客较少时出来在开放区域遛弯。

示例图片1

御花园和景仁宫

故宫御花园和景仁宫的猫有不少,御花园曾有七喜等猫咪出没。景仁宫则有馒头、景小崽等。 这些故宫猫通常会在各自的区域活动,它们的日常动向比较规律。白天,它们可能会在宫殿的角落、花园的草丛中休息、晒太阳,或者在宫墙附近巡逻,守护着故宫。午后游客较少时,偶尔会出来在开放区域遛弯。到了晚上,故宫猫就开始履行“保安”职责,在故宫的各个角落捕捉老鼠,维护故宫的文物和建筑不受鼠患侵扰。由于故宫猫有专人喂食、定期洗澡、做绝育和打疫苗,所以它们大多生活得健康快乐。不过,它们的具体行动也较为随性,有时会在庭院中追逐嬉戏,有时会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睡觉,游客们想要见到它们,需要一些运气和耐心。

示例图片2

十八槐

菜菜通常会在十八槐附近的区域活动,这里有它熟悉的栖息场所和可以晒太阳的地方。白天游客较多时,它可能会选择在安静的角落休息,避开嘈杂的人群。午后或傍晚,当游客逐渐减少,它也许会出来在周围溜达,巡视自己的 “领地”。十八槐有一排银杏树,菜菜有时会在树下活动,欣赏着四季的景色变化。由于故宫猫由工作人员照顾,定期喂食、做绝育和打疫苗,所以菜菜的生活很安稳。但它的行动也比较随机,可能会因为天气、食物等因素而改变活动范围和时间,游客想要见到它,需要一些运气和耐心。

示例图片3

文华殿

文华殿较为人知的故宫猫有小六。 小六通常在文华殿附近活动,白天可能会在文华殿前面的小树林里晒太阳、休息,或是在周边的草丛中穿梭,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当游客较少时,它也许会出来在文华殿的墙边或道路上溜达,巡视自己的 “领地”。下午四点左右是故宫猫的吃饭时间,此时小六可能会出现在工作人员喂食的地方,享用美食。到了晚上,小六就会履行 “保安” 职责,在文华殿及周边区域捕捉老鼠,守护故宫的文物和建筑不受鼠患侵扰。由于故宫猫由工作人员照顾,定期喂食、做绝育和打疫苗,所以小六的生活很安稳。不过它的行动也比较随机,可能会因为天气、食物等因素而改变活动范围和时间,游客想要见到它,需要一些运气和耐心。

    古人的养猫史

    起源与早期记载

    猫在皇宫中出现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切考证,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猫的记载。《诗经・大雅・韩奕》中提到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将猫与熊、罴、虎等并列,可见当时猫已被人们所熟知。不过,此时猫主要用于捕鼠,在皇宫中的作用也主要是守护皇室的粮仓和典籍,防止鼠患。

    唐朝时期

    猫在唐朝皇宫中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喜爱。据《酉阳杂俎》记载,“猫洗面过耳则客至”,这种说法在宫中也有所流传,为猫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当时,皇宫中养猫除了实用目的外,也开始将其作为一种观赏动物。一些贵族女性喜欢养猫,将其视为宠物,猫在宫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宋朝时期

    宋朝皇宫对猫的喜爱更为明显。皇帝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他曾画过《耄耋图》,图中猫的形象栩栩如生,可见猫在当时宫廷文化中的地位。宫中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养猫,这些猫有专人照料,饮食也有严格规定。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宫廷中养猫,还给猫起了许多可爱的名字,如 “雪儿”“衔蝉” 等,甚至还有 “猫奴” 专门负责照顾它们的生活起居,猫在皇宫中的待遇颇高。

    明朝时期

    明朝皇宫中养猫之风盛行。皇宫中设有 “猫儿房”,专门饲养了大量的猫。这些猫不仅有专人喂养,还被赐予官职和名号。例如,公猫被称为 “某小厮”,母猫被称为 “某丫头”,绝育的猫则被称为 “某老爹”。皇帝对猫的喜爱也影响了宫廷的风气,猫在宫中备受呵护,成为了宫廷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受宠的猫死后,还会被厚葬,甚至立碑纪念。

    清朝时期

    清朝皇宫中依然有养猫的传统。猫在宫中除了作为宠物外,还被赋予了一些文化寓意。例如,猫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宫廷的绘画、瓷器等艺术品中,寓意着吉祥、幸福。不过,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传入,宫廷中的宠物种类也逐渐增多,猫在皇宫中的独特地位相对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宫中常见的动物之一。

    古代皇宫养猫史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文化、审美和生活风尚,猫从最初的捕鼠工具逐渐演变为宫廷中的宠物,受到皇室成员的喜爱和呵护,在宫廷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