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介绍

杨毅,字济中,号尚义轩主人。1975年生于山西稷山翟店镇,幼承母艺,浸淫剪纸三十余春秋。既得家传之精微,复开新境于传统。其作拙朴处藏巧思,细腻中见气象,尤以《河东婚俗》《煤的传说》等系列蜚声艺苑,创尚义轩以传绝艺。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
  •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创作研究员
  • 山西国际交流中心黄河剪纸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山西省剪纸协会副会长
  •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山西省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
  • 山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毅剪纸创作

艺术人生

母亲是第一个老师

母亲剪纸示意图

母亲剪纸示意图

杨毅的母亲灵秀聪慧,自小练就一手女红绝活,面塑、刺绣样样精通,剪纸技艺更是精妙,不打底稿,花样图案信手拈来,栩栩如生。河东大地古风浓郁,婚丧嫁娶中都有剪“纸花花”的习俗,巧手的母亲常被办事的乡邻请去,带着一帮妇女剪窗花、祖宗花、寿棺花等。因为杨毅的年龄小,母亲出门时总要带上他,看大家剪得高兴,杨毅也忍不住学着母亲的样子剪着玩儿。杨毅八九岁时,乡亲们就发现杨家这个男娃娃剪得越来越有样子了。十几岁时,家里逢年过节需要的窗花、门笺、神帘及乡间流传的各种用途的剪纸,杨毅都能驾轻就熟,在村里赢得了“巧巧手”的美誉。

部队积淀艺术修养

因为剪纸特长,1991年,不满18岁的杨毅被特招入伍,在北京军区驻津某部服役。由于部队文艺气氛浓厚,杨毅的剪纸绝活也派上了用场。火热的军营生活和战友们摸爬滚打的场景在杨毅手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受到了战友们的喜欢,他也逐渐成为部队的文艺骨干。杨毅在师政治部负责军营文化活动,经常会接触到来部队慰问的文化名人,书画大师、戏曲艺术家……在他们的指点下,杨毅的剪纸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十年军旅的生活,大大积淀提升了杨毅的艺术修养。

在战友和首长们的关心支持下,杨毅成功举办了个人军旅剪纸作品展,受到驻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授予“滨海十大杰出青年”和“塘沽区文明市民标兵”的荣誉称号,先后被北京军区司令部授予“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优秀士兵”称号5次。

军营生活照片

军营生活照片

文艺骨干活动照

文艺骨干活动照

创作扎根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剪纸作品

河东文化剪纸作品

艺术真谛在民间,杨毅创作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河东民间文化元素。拥有5000年历史的河东地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民间艺术是杨毅剪纸创作不竭的源泉。

蛾扑菊、鱼钻莲,事事如意吊枝圆;

鱼卧水、龙蹬云,虎出深山鸟入林;

如意结宝,越过越好;

蟾蟾吹笙笙,辈辈有孙孙;

蝴蝶杯、满蛾飞。

这些民谣小调都是原汁原味的河东文化,要挖掘民间文化,就必须深入民间。于是,杨毅利用休假时间,走遍了河东大地的村村落落,寻找拜访民间老艺人,真诚地向他们取经学习。那些民间剪纸高手们熟练掌握着传统剪纸技法,作品题材广泛,想象力丰富,造型夸张风趣,手法简洁利落,意蕴悠远绵长,如同国画中的大写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远景,也彰显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内涵,让杨毅大开眼界,也让他对剪纸创作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目前,杨毅已成立了尚义轩剪纸艺术中心。他希望在潜心研究剪纸艺术的同时,也使剪纸技艺薪火相传。杨毅还和剪纸艺术家们积极开展“剪纸技艺进校园”活动,为这项技艺的有序传承播下种子。杨毅还在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河东民俗剪纸老花样和刺绣底纹及老绣品收藏工作,现已收藏各种绣品和刺绣底纹千余件,以及部分木雕、石刻等实物,为剪纸创作和鉴赏提供有力保障,杨毅的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也受到全国民俗民艺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杨毅相信,通过努力,他一定会让这朵散发着泥土香味的民间民俗艺术之花———剪纸,在河东大地上开出艳花,结出硕果。

飞剪走纸,斑驳女红,线条流泻之处,完成的是现实和精神的对接;古老歌谣,朗朗童声,代代相传之间,进行着的是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的深情对话。丝丝花絮,片片古香,带着它们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气质,从远古走来,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