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文化剪纸作品
艺术真谛在民间,杨毅创作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河东民间文化元素。拥有5000年历史的河东地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民间艺术是杨毅剪纸创作不竭的源泉。
蛾扑菊、鱼钻莲,事事如意吊枝圆;
鱼卧水、龙蹬云,虎出深山鸟入林;
如意结宝,越过越好;
蟾蟾吹笙笙,辈辈有孙孙;
蝴蝶杯、满蛾飞。
这些民谣小调都是原汁原味的河东文化,要挖掘民间文化,就必须深入民间。于是,杨毅利用休假时间,走遍了河东大地的村村落落,寻找拜访民间老艺人,真诚地向他们取经学习。那些民间剪纸高手们熟练掌握着传统剪纸技法,作品题材广泛,想象力丰富,造型夸张风趣,手法简洁利落,意蕴悠远绵长,如同国画中的大写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远景,也彰显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内涵,让杨毅大开眼界,也让他对剪纸创作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目前,杨毅已成立了尚义轩剪纸艺术中心。他希望在潜心研究剪纸艺术的同时,也使剪纸技艺薪火相传。杨毅还和剪纸艺术家们积极开展“剪纸技艺进校园”活动,为这项技艺的有序传承播下种子。杨毅还在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河东民俗剪纸老花样和刺绣底纹及老绣品收藏工作,现已收藏各种绣品和刺绣底纹千余件,以及部分木雕、石刻等实物,为剪纸创作和鉴赏提供有力保障,杨毅的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也受到全国民俗民艺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杨毅相信,通过努力,他一定会让这朵散发着泥土香味的民间民俗艺术之花———剪纸,在河东大地上开出艳花,结出硕果。
飞剪走纸,斑驳女红,线条流泻之处,完成的是现实和精神的对接;古老歌谣,朗朗童声,代代相传之间,进行着的是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的深情对话。丝丝花絮,片片古香,带着它们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气质,从远古走来,走向远方……